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1、 溚草(学名:Koeleria macrantha (Ledeb.) Schult. )是禾本科、菭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,密丛。秆直立,高可达60厘米,在花序下密生绒毛。叶鞘灰白色或淡黄色,叶舌膜质,截平或边缘呈细齿状,叶片灰绿色,线形,常内卷或扁平,被短柔毛或上面无毛,上部叶近于无毛,边缘粗糙。圆锥花序穗状,有光泽,草绿色或黄褐色,主轴及分枝均被柔毛;颖倒卵状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,外稃披针形,先端尖,基盘钝圆,具微毛,第一外释内释膜质,稍短于外稃,5-9月开花结果。
2、 分布于中国东北、华北、西北、华中、华东和西南等地区诸省;天山、阿尔泰山、阿拉套山有分布;欧亚大陆温带地区也有分布。菭草是一种山地草原的主要伴生种,亚建群种。山地草甸草原和高寒草原草场的建群种,有时也成为高寒草甸草场的优势种。喜中温稍湿润的气候,抗逆性强,稍耐旱,更耐寒。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,广泛适宜于壤质及砂砾质化的栗钙土、暗栗钙土、高寒草原上、高寒草甸土,生态幅度广。
3、 溚草草质柔软,适口性好,营养价值较高。羊最喜食,牛和马乐食。溚草春季返青较早,为优等饲用禾草。到深秋仍有鲜绿的基生叶丛,溚草被放牧利用的时间较长,对家畜抓膘有良好的效果。
4、 (概述图参考来源:中国自然标本馆 )